“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上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字面本意是春季蚕就开始吐丝,直到它去世了才会停;蜡烛直到完全变成了灰烬烛泪才会干。含义是自己对于他们的思念,好似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上一句是什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除此之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常见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全文及讲解
【原文】: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
无题:唐代以来,有些诗人不想标出可以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脂油。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bìn)改:喻年华老去。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青鸟:神话传闻中传递消息的仙鸟,为西王母的使者。《山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皆西王母所使也。”
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看望。
【翻译】:
相见机会本已难得,别离时苦分舍更难;何况正当暮春时节,百花凋残。春蚕直到死时,缠绵的丝儿才吐完;蜡烛烧成灰烬后,持续的泪方流干。
早晨梳妆对镜,只愁云鬓易改色;长夜一个人吟诗不寐,应感到月色清寒。蓬莱山离这儿也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青鸟啊,请为我殷勤地去探看。
《无题》全诗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不同。第一个“难”指相见不容易。茫茫人海,相遇相知,结下尘缘,并不是易事。第二个“难”指难分难舍,相遇相知后的离别,“暗然诱惑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两个“难”字叠加,加重了心中离恨,于是移情于物,风也为之伤,花亦为之残,万物都为此离别而缠绵哀恻。
别后,心中的情思如蚕丝,至死方休;脸上的离泪如蜡泪,成灰始干。这联诗句以谐音、比喻来表达至死不渝的执着与无穷无尽的思念,其中浑然忘我、全部付出、毫无保留的态度让人动容。
离别之后,诗人对所别之人依旧魂萦梦牵。故而晨起揽镜,担心年华老去;夜凉吟诗,又感月色凄寒,心绪悲凉。相思之情很难消解,好在他们的居所正好不远,期望青鸟代为传书,殷勤致意。
《无题》的艺术特点剖析
本诗是传诵千古的爱情诗。全诗的艺术的特征:
①全诗深情绵邈,哀艳绮靡,委婉含蓄,清爽隽永。
②比喻贴切新颖,富有表现力。
③语言晓畅,韵律和谐。本诗的语言口语化,如首句巧妙地借助汉语一字多义性把相见与离别时不一样的难处概括于七字之中。又如颔联、颈联均是工整优美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自然熨贴,使人过目难忘本诗可为李商隐七律的典范作品之一。
《无题》的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xī)生(一说为玉溪生)、南樊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县)。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运用象征、寓言等手法,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诗史”。